IFTTT是“IF This Then That”缩写,它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激发你小学时用如果、就、然后、结果等词造句的无穷想象力,把身边的物与物连在一块。
根据其网站的介绍,它要用这样的方式让你操作多个网站更为方便,甚至能一步到位,这个方式就是:when something happens (this) then do something else (that),当你在A网站进行了某项操作、那么B网站会自动完成某个操作。
在IFTTT看来,“this”这里所要进行的操作被称为“Trigger”(触发器),也就是你在某个网站的操作行为;而That则意味着连锁反应所带来的另外一个网络行为“action”(动作)。这些trigger和action都需要依托一定的网站,IFTTT称之为“channel”(频道)。用户所要完成的整个“if this then that”举措则被定义为“Task”(任务)。
举个例子来说明,在IFTTT上,用户通过创建并执行“任务”的方式实现网络连锁反应,比如你刚刚储存了一张照片到Flickr上,并打上了标签tag,那么你在twitter上为XX的ID将自动发送一条tweet消息,标签为前面的tag。一些社会化分享应用可能带有类似的性质,但显然IFTTT可以依靠你设定的this、that而引发更多的连锁反应。
在IFTTT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然首要的是需要用户授权并许可打通一个个的“频道”,比如facebook、twitter、gmail、flickr、linkedln、youtube、instagram……,其次则是创建触发器、设定动作,从目前ifttt来看,还不支持用户自定义任务,以IFTTT所提供的为主,这样用户只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连锁反应,但技术的潜力是无限的,以后预计还可以在部分频道之间实现自定义举动,这种自定义是目前的同步工具、分享工具所无法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