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的人生司机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无论它向哪个方向行驶,都将是逆风而行。很多人之所以碌碌无为,沿着无灾无难的轨迹走完一生,是因为他们总是随波逐流,始终处于被动选择的状态。
你为什么是穷人?因为你从来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并且没有主动奔向目标的欲望和行动。
你为什么不幸福?因为你从不向幸福招手,而只是企望幸福列车轰隆隆地驶到你的身边,像慈善家一样把你请上贵宾席!
我见过不少在大学时代激情澎湃的年轻人,一旦进入实战的社会,很快就变得茫然无措或者盲目适应,成为一颗没有自主能力的水滴,稀里糊涂地耗掉人生最好的时光。
做人要积极拼搏还是随波逐流?这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选择前者;但真正这么做的,却少之又少!
在休斯敦城郊区的小型牛奶工厂,瑞恩工作十年了,如今32岁。在他看来这段光阴也就是一晃眼的工夫,仿佛躲在山隙睡了一小觉,豁然发觉世界已面目全非,他自己也已告别青春。而他还是没有什么成绩,依旧是拿着最低薪水的普通挤奶工,一个人要对付几十头奶牛。
这样的生活惨极了!没人会接受自己在22~32岁这关键的十年原地踏步。好在瑞恩想要作出改变,他不希望未来的十年自己仍然是今天这副样子:穿着肥大的隔水长裤,全身充满腥腻的奶味,干着使他丧失数次结婚良机的工作。
这十年中的瑞恩都在做些什么呢?
1.他每天都在浪费时间,听天由命。这反映在他轻率而低效地对待工作,很少认真思考诸如“我需要什么和我应该怎么改变现状”这样的问题。
2.对家人、老板和朋友的依赖。生活不以自己为中心,而是始终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包括婚姻,他的步伐总是被动的,就像拿着路线图行驶在乡间小路上的送货司机。
3.“他很帅,身边也不乏异性,但他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和不想改变,至少错过了30个将漂亮女人领进教堂的机会。”(来自朋友麦肯的评价)
4.“瑞恩太小心谨慎了,他认为放弃现在的工作是一种巨大的冒险,他不敢让生活做出些非必要的调整。”(同事费利尔说)
正如这样的原因,我们到处都能发现亦步亦趋的“生活保守主义者”,他们的全身都散发着“害怕犯错”的气味,很少主动迈步,而是依赖于有一根绳子牵引着,按照稳妥的不容易跌倒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他们的气场都是凝固而僵化的,“大众化,世俗化,普通的水分子……”随便怎么形容,总之使人一看就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
“艾利丝,为什么不向上司建议,实施你那个大胆的想法呢?我看很不错。”
“哦,不,这几天我想了想,还是按照总监的方案执行吧。即便那头笨驴的计划是如此愚蠢,但至少可以保证责任不在我这边!”
显然,艾利丝是个有丰富创造力的人,但她最大的目标却只是不要犯错。保住现在的工作,对她来说就很满足了。可是她没有意识到,这只能让她持续沉溺在平庸的状态,精彩是不会属于她的,虽然她不甘心。所以她不如“那头笨驴”。
“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是否正在主动地为之努力?”这个问题对我们非常重要,成功的人一定有方向感,他们总能自我控制方向,一切选择和行为都为之服务。但是大部分人都不具备这一点,而这正是气场大厦的一块基石。
没有方向感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干了些什么,就像开车的司机,向左转还是向右转,他的头脑中没有判断,总是需要别人指点。他是一个被动的司机,掌握不了自己的方向盘。
瑞恩的第一个全新的选择就是辞掉目前挤奶工的工作,到纽约寻找新的出路。纽约是大都市,全世界的经济中心之一,那是大世面,到那儿去正确极了。尽管他的内心仍然缺乏积极主动的经验,但好在他获得了家人的大力支持。他的父母觉得,儿子如果再这样浑浑噩噩地活下去,他这辈子就算交待了。
他在几家牛奶销售公司工作了几个月,成功地找到了一份牛奶销售助理的好职位。对他而言这份工作驾轻就熟,而且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熟悉牛奶源的加工过程、奶牛的健康状况乃至奶牛是如何将饲料转化为一滴滴乳白色的牛奶的。他说起来头头是道,很容易折服客户。
“这比挤奶工体面多了,薪水也增加了五倍多。”瑞恩很满意。他用十年时间才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的价值有多大,真是难以计算,这是他一生中首次遵从自己大脑的命令转向另一个方向。如果他还是不敢积极地作出尝试,他仍然会在牛奶厂继续平庸下去。要知道今天这一切,其实在七八年前就应该发生在他的身上。
好的开始不但会形成良好的惯性,更重要的是会改变一个人的整体气质。半年不见,麦肯眼中的瑞恩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1.以前他很少穿西装或其他光彩鲜亮的衣服,大大咧咧,好像自己不管何时何地都应该是挤奶工人的扮相,除非老板和父母命令他穿得干净些。但现在,他是穿衣搭配的好手。
2.他擅长说话,而且吐词新颖,语气幽默,这在以前不可想象。那时他是一个木讷的蠢货,牛奶工厂公认的“哑巴”,在女人面前不仅说不出话,还会因过度紧张导致呼吸困难。
3.如果不是他主动介绍,麦肯差点不敢上前打招呼,是那位“休城独一无二的小丑”吗?这位老朋友在全新的瑞恩面前,竟然有了一丝自卑感。
4.瑞恩有了女友,这是足以震惊休城的消息,他们在圣诞节之前就要结婚了。一个地道的纽约女人,据说像CNN女主持希莱顿一样性感美丽。
从落魄的困境到得意的风光之巅,我们需要迈过几个台阶呢?看似遥远而悬殊的境界,其实我们只要改变一下心态就可以。平庸与伟大的差别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而对成功是否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就是这一线之差的宽度!积极不一定成功,但被动地服从命运的安排注定会平庸!
换作你呢?菲尔博士要问你几个重要的问题:
1.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2.是否在工作中有过“出轨”的野心?比如渴望得到某个职位,或者跳槽去更好的公司,并为之进行过尝试?
3.当遇到困境,你的选择是听天由命,寻找他人帮助,还是激发自我潜力积极寻找对策?
4.你有过逃避现实的经历吗?
华盛顿大学就这四个问题,对本校已就业的学生追踪发放了上千份郑重的邮件问卷,共收到了358份回答。经过我们的统计,超过半数的人对现状毫不满意,他们认为机会太少,竞争又太激烈。在大量涌入的新移民面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丝毫不占优势,所以许多人只好委曲求全,选择并不擅长或不太满意的职业和职位;其中,多过90%的人充满野心和成功的渴望,他们都有过晋升或跳槽的想法,但付诸行动的人不到10%,更多的人只是在心里想想,然后依旧被动地经受风吹浪打,过着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生活。现实总是这样,有些人可能会念叨着跳槽或另寻出路的想法原地踏步一辈子!
所有人都逃避过现实,也都有过积极面对困境的某段经历,但我发现,能够将积极主动的态度转化为一种恒久坚韧的个人品格的人太少了,而这恰恰是避免人生陷入平庸气场的原动力!
平庸的秘密一
总是被动地面对命运的安排,不能勇敢地长期作出挑战,也不能寻找和把握摆脱不佳现状的机遇,人就会逐渐染上颓废和沮丧的慢性疾病,在被环境改变了内心颜色之后,最终接受现实。
我曾经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在梅达(Meida)心理学研究中心工作了三年,为一名教授做助手,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他用各种工具虐待猴子和白鼠,然后回去写报告。
这是可怕的噩梦一般的时光,它们无助的眼神使我感到痛苦。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要逃出去!这想法每天在脑海盘旋、壮大,我甚至感觉自己要死了!如果不能摆脱这些不快,自己肯定活不了几年,但却迟迟迈不动脚步。
盖克知道了我的心事,他专程从加州赶到美国东海岸,严肃地和我谈话。他建议我换一个角度,跳出目前的工作来思考,不要考虑这份工作和薪水对我的家庭有多重要之类的问题,而是抹去这些现实的东西,让大脑变成一张白纸,按内心所愿去整理思维。
那一个晚上我失眠了,第二天早晨我立刻决定辞职,遵从心灵的指引,去做自己喜欢的职业。
后来我想,为什么我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有多少人正处在像我当初那样的状态呢?明明是一份平添苦闷的工作,一大堆违背心意的事情,却做起来没完没了。我们的理想被现实绑架了,事情在推着我们走,决定权从手中脱逃了!那些繁琐而无意义的烦恼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不,它们绝不是,可我竟像染上了麻木的病毒,在相当长的时期重复这些无效的人生程序。
我的朋友迪夫特·巴尔沃什也曾陷入“违背内心的生活”中不可自拔。他的前任妻子是洛杉矶凡士通街区著名的“泼妇”。
迪夫特说:“我爱上她时,她还是美丽性感、小鸟依人的比基尼女郎,但当我们结婚后,她一切都变了,变得让人吃惊。她嫉妒,像个醋缸,自私小气,让我做不成任何事,可我奇怪地维持这种状态长达六年,我每天都不快乐,和她在一起做的每件事都是勉为其难。有一次妈妈看到我,惊讶地问我是不是生病了,因为我的气色差极了,脸色灰暗,无精打采,整个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当一个人变成这副模样时,他还能做什么呢?迪夫特陷入了一种极度压抑的气场,为此他丢掉了两份工作,很多交际场合都没了他的身影。当他再次找到一个稳定工作时,却是他以前极度憎恶的行业。显而易见,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他都很不愉快。
迪夫特直到离婚后,才重新找到了自我。如果不是让他真正感到愉快的女人,他说自己绝不再婚,宁缺毋滥。他现在的工作是媒体记者,为星洲日报采编体育新闻。他是资深球迷,体育是他从小的爱好,真是相得益彰的结合。尽管生活仍有这样或那样的沟沟坎坎,但起码,迪夫特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至少大部分是。所以他很快好转起来,重新回到了朋友中间,那个万人迷的“芝加哥帅哥”又回来了!
为什么人要活得这么累呢?许多人都想得到答案,我想你也一定在内心发出类似的呐喊!每个人都有压力,压力一方面来自于生存向我们的索取,另一方面产生于自身。我们为自己正做的事情、正处于的状态而感到不安,这不是你我想要的,可是却难以改变,大多数的苦恼都由此而起,不是吗?
平庸的秘密二
当一个人总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他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因为这意味着他无法按照内心的渴望做事,内外相斥的气场,使他总是处在左右互搏的心灵状态。谁都知道这种状态是有害的,可是能超然其外、成功突破重围的人极少。
很少审视自我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无法激发自我的气场并开创不一样的人生?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他们的内心缺乏渴望,而是对自己的了解不足,从而在人生的关键之处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自负和自卑的极端
当一个人看不清自己的内在与外在,无法形成与现实相匹配的自我的具象化,而且也没有养成自省的良好习惯时,他一般会形成两种极端,要么轻视困难产生自负情绪,要么盲目悲观导致自卑情结。
在华尔街面试的那群趾高气扬的穿西装的人,他们希望从事高风险的证券工作,却不清楚自己将要面对的到底是什么行业。当你对他们说:“嘿,小伙子,你真的能保证让客户赚到真金白银吗?”他们会用骄傲的眼神和夸张的姿态告诉你:“这有什么呢,股票对我来说实在是小事一桩!”
投资公司的高管们,如果你不幸选中了这样的人来做基金经理或者证券分析师,那你的公司马上就要大赔钱了,他会像一叶飘荡的小舟翻着跟头窜进太平洋,把你的家底都倒进万米深的海底!
自大的最突出表现是经常制订不切实际的目标,对自身能力的空前“自信”,使人很容易盲目乐观。他的气场是虚浮的,色彩绚丽却毫无质感,是轻轻一戳便砰地炸碎的气球。他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做成什么事,而从不去审视这件事的具体细节,以及验证操作流程,判断究竟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古代有一人,想学立身的本领。经过反复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他拜名师,日夜苦练,终有所成。他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能成为英雄、明星,受世人崇拜。老师却摇摇头说:“这个人一定会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龙。”
自负是最大的愚蠢,这样的人都是“游走于世界的屠龙者”,做着腰挎一把屠龙宝刀斩尽天下巨龙的美梦。而自卑者却是另一个反面,因为对自身能力缺乏客观认识,无论做什么事都像猴子看到了老虎,爬到树上栗栗发抖是唯一的选择。实际上,他却可能最擅长某件事,如能发挥全部潜能,不但游刃有余还可能是个中翘楚。他不比任何人差,但自我宣判却是“我不如任何人”。
我见过费城的一个女孩,她在街头失望地流着眼泪,她的一堆朋友围在身边,七嘴八舌地劝道:“喂,芬娜,何不试试呢?你应该相信自己。”她像被电着一般惊恐地说:“不,我想独自待一会!”
芬娜面对的不过是一次模特大赛费城地区的初赛,有几千名少女报名参加。她的条件好极了,无论脸蛋、形体还是气质,都是一流的,但是芬娜走到大赛报名处的门口就停住了脚步,她连进去领取一份报名表的勇气都丧失殆尽。
她深深自责:“我不行,真的比不上她们!”
当姐妹们激励她鼓起勇气时,她更加迷惘:“我行吗?其实我也不知道,那我怎么办呢?不如回去吧,就当没发生这事!”
那些在生活的泥潭中频频碰壁的人就是这种状态。若一个人总是看不清真实的自我,他必然面临自我定位的迷失,不是成为一只妄想飞上天空的母鸡,就是一头将脑袋埋在泥土中的雄狮。
自我审视才能实现自我超越
审视自我的价值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心灵与眼睛交流的窗口,不仅可以正确察知自己的心态,还能清醒地判断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行为,做到行之有效,言之得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自我审视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超越,促使自己告别过去,不断修正弱项,提升强项,既避免眼高手低,也使自己绝不错过表现良机,完全释放内在能量。这样的人,气场是厚实质朴的,收放自如,不会像华尔街的无知赌徒一样赔光家产,亦非纽约州政府的法律顾问那样面对黑社会分子的猖狂犯罪,只会羞涩地啃大拇指——他真是该好好照照镜子了,问问他的内心是否真的装着一本法典。
“有人要烧壶开水,等生好火发现柴不够,他该怎么办?”有的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去买,但是老师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这个故事说明,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是将事情办成功的最关键环节。与其不切实际地妄想,不如退而求其次,依据自身实际,降低目标的高度。
有时候只要退一步就成功了,很多人却拼命地向前挤。最终,退一步的人找到了前进之径,顽固向前挤的人脑袋受到重创!前者能够及时看清自我,有一只眼睛始终是看向自己的,后者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哥特骑兵”。
一个善于审视自我的人,就像可大可小的柔韧的容器,总能为自己制定适宜的目标,将自身能量最大化释放,绝不会劳而无功,他们的生活一定是远离平庸和愚蠢的。
如何审视自我
自我审视的过程,是对内心痼疾的寻找,对自身优劣强弱的全面检视。不仅作技能的分析,还要作灵魂的检阅,告别虚弱、浅薄与自大无知的自我!
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成就我们的只有自己,只要不为命运的多舛寻找理由,不因长期的清贫怨天尤人。说到底,当你学会审视自我时,你就能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从各种角度理解自我。那么,展现在面前的将是一个条理分明、方向明确的世界。
明确自身优势——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给自己打打分,通过冷静理性的分析,深入了解自身,即你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这是审视自我的第一个步骤,从而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
我拥有什么?——基础知识,技能,专业,特长,这将决定你的大致方向。
我做过什么?——已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工作资历,以及因此获得的优势和发现的自我弱点。这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决定你的素质、潜力状况以及将来的空间大小。
我最擅长的是什么?——你做过很多事情,但最擅长的是什么?有无成功案例?如何做到的,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否在自我的能力范围之内?通过分析,你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譬如坚强、果断、智慧超群,团队合作或领导能力,这是你最强的气场所在。
发现不足——性格的弱点。正视弱项,特别是内心的弱点,并尽量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比如优柔寡断、创造力不足、不善说话等。
经验与经历的欠缺。技能的缺陷,专业能力的短板,以及在知识储备和资历方面需要提高的各个方面。如果一个人在这里没有自知之明,或明知而无视,他的气场怎能不是虚弱和卑小的呢?
亚里士多德说:“对自己的了解不仅是最困难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残酷的事情。”检查自我并不容易,因为敢于并善于审视自我,要求我们消除自卑、自满、自私、自弃以及愤怒等不良情绪,在自省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养成内在的强者品质。这个世界之所以遍地平庸,强者少之又少,原因就在于此!很少有人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大智大勇自然就是一种稀有品质了!
平庸的秘密三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无法审视自我的人,做人做事一定不得其门而入。他总处在某种或自大或自卑的情绪中,多在事情发生过后,才发现自身的不足或者被忽视的优点。而这种弱点可以随时带给一个人无尽的烦恼,甚至把他引入地狱。
平庸者没有“像渴望空气一样渴望成功”的激情,他们习惯于退缩在某个不被人注意的墙角,等着天上掉馅饼。或者有些人也极度希望自己能够成功,但他们却天真地以为只要坐在家里等着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拼尽全力去展现自己内心的欲望。
一个人的气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势——恰当的时机,展现自己的野心或目标,这是一个人的“势”。渴望成功是做人做事的基础,顺势而为是游刃有余、事半功倍的保证。
格局——谋篇布局的能力和严谨的计划,完美体现一个人的气场格局。“势”代表激情,“格局”则是更重要的理性。
人气——内在的势与格局,决定着一个人的外在。感染力、领导力和人脉,是对“人气”考核的三要素。世界上有理想的人很多,有人气的却极少。不能不说,许多人的气场都是残缺不全的,人们往往只注重对外在人气的追逐,忽视了对内在的势和格局的凝练,岂不知三者之间互为关联,密不可分。
当一个吃饭的机会出现在面前时,一个强烈渴望获得面包的人和抱着什么都无所谓态度的人,他们竞争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谁更渴望,谁就占据优势。如果一个人想都不想,那就什么都不用谈了。你想要才能得到;连积极进取的态度都没有,上帝凭什么白白便宜你?
而且你可以看到,在气场的三要素之中,“渴望”在构建“势”的因素中是居于第一位的!梦想总是停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谁有勇气伸出“渴望”之手,谁就离成功更近一些。
阿肯色州的罗曼在曼哈顿做过生意,后来又去了日本和中国。当他在36岁回国时,已经从“大脑被格式化”的穷小子变成了身价几千万美元的富翁。我、盖克与罗曼在加州一处具有浓郁东方情调的咖啡馆见面,罗曼向我讲了他这几年经历的内心转变。
“如果不那么强烈地渴望成为富翁,我这几年还将是在曼哈顿街头用扑克牌骗人的混混,警察眼中的危险分子。”
当年,对罗曼刺激最大的不是贫穷,而是身边的朋友或亲人的生活像坐上了登月火箭一样飞速改变。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赚钱,只有他还在玩世不恭,浪费光阴,还觉得这很时尚。他有深切的末日情结,喜欢《2012》之类的电影,痴迷于研究各种末日传说。他最常说的口头禅是:地球马上就要灰飞烟灭,你让我做的事情还有意义吗?
有一天,罗曼的堂兄羞辱了他,将他拒之门外,并冷冷地对他说:“抱歉,罗曼,这里没有你的晚餐。”
罗曼消失在亲人的视野中。他在街头逛了两圈,才突然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愤怒和悲哀”。他想:“那些人为何这么对待我?要改变这样的生活,除非我能跟他们平起平坐!”
他决定让自己成为一名生活的战士:别人拥有的一切,自己也要拥有,变成有钱人,这是最起码的。
在此之前,罗曼视金钱如粪土。他鄙视金银珠宝,以及与财富有关的一切东西。他说自己看到股票新闻就想呕吐,路过银行门口就会不屑地产生“钱算什么”的古怪念头。简而言之,他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位“成功人士”,现实是,他生存的夹缝越来越窄,就连和他关系最好的堂兄都翻脸不认人了!
毫无疑问,罗曼的做人和做事都是糟糕透顶的,他给人留下的印象简直可以说是不可理喻。有谁愿意跟一个什么都不想做、只想拿着扑克牌瞎逛的男人交往呢?
罗曼主意已定,就开始在曼哈顿推销电器,后来又去日本和中国做服装生意;再到后来,他成为拥有十几家分公司的服装公司老板,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假如当初他被堂兄赶出家门之后,依然如故地只是耸耸肩笑一笑,就继续自己无欲无求的堕落生活,现在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我不敢想象!”罗曼说,“也许你会在Supermax监狱(美国最有名的监狱,号称‘监狱中的哈佛’)见到我。”
平庸的秘密四
保持渴望的状态,成功并不一定会到来。但如果没有对成功的渴望,即便到手的成功,也有可能随手失去。看一下吸引力法则你就能发现,有一颗渴望成功的心,是我们获得成功的良好开端。让人遗憾的是,有太多的人虽然胸怀大志,却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侥幸的等待和幸运天使的垂青上。
对许多事情而言,实现目标与实现手段,并不是一码事。有些人理想高远,并且对成功充满渴望,他们把一个美好的结果描绘得像亚当和夏娃的花园,但他们的行动方案往往错得离谱,甚至是苍白愚蠢的。
华尔街有很多野心家,他们妄想控制美国,占据中国,吞并世界……吃下60亿人全部的资产。但是这十几年来,我看到了很多野心家从自己的高级公寓跳下来,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逃避破产和失败的羞辱。
APO公司的老板迈登雷尔,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金融家峰会的晚宴上。他口水飞溅,红光满面,向聚在他身边的投资家们畅谈雄伟计划:“收购IBM?这不是问题,等我先拿下几家电器公司的股权;融到200亿美元并不困难,要知道,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股价一直稳定攀升。”
五个月以后,年仅42岁的迈登雷尔在他的公寓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破产了,几十亿美元的身家财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不但如此,他还欠了银行100亿美元,账户被冻结,几十栋私人房产都面临法院的拍卖。如果不能接受流落街头的命运,他就只能去向上帝诉苦。
迈登雷尔的人格魅力无懈可击,并且拥有一个让人惊叹的目标。他的气场是强悍、冒险和乐观的。然而至少,关键时刻,他在目标和手段的连接部位出现了错位,始终没能拿出一个完美的行动计划。在最近几年,寄希望于股市的坚挺来筹募资金的他,被美国两房的危机狠狠地致命一击。
而且在人际场上,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迈登雷尔渴望结交对自己更有益处的朋友,却因流于空谈而逐渐荒废了自己的人脉。有理想的人太多了,但到处都是华而不实的人,不是吗?这是许多融资机构的高管对迈登雷尔的评价:“那个总喜欢夸夸其谈的胖子?如果他拿不出一份说得过去的方案,休想从我这里借走一分钱!”
我们应该清楚的是:
计划比目标更重要。
计划不完善,就等于目标失败。
我问一个销售员:“你这个月的销售目标是多少?”
“60万!”
“你一个月大概工作几天?”
“20天。”
“嗯,那你一天平均要达到3万的销售额。”
“是的,菲尔先生。”
“那么,你要产生一天3万的业绩,需要拜访多少位顾客?”
“六位,我在20天时间内找到120位顾客,就可以达成目标了。”
我问:“你现在有没有120位顾客已经排好在你的日程计划里面呢?”
他摇摇头,告诉我没有。
“啊!”我说,“请你把这个60万的销售野心抹掉吧,因为它已经不会实现了。”
平庸的秘密五
内心的渴望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则是你的实现方案。很多人为什么总是不能成功?因为他的计划不够清楚,缺乏严谨和实际的方案。一个欲望强烈而手段苍白的人,很容易沦为迈登雷尔式的角色。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许多人没有成功,并非因为他们不具备成功的能力和机遇,而是不敢成功和害怕成功。许多人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们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会失败,无法同别人(特别是某些出类拔萃的人)相提并论。自卑在潜意识中深植,形成了难以改变的认识习惯,并直接摧毁他原本可以非常耀眼的气场。
消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内在”非常虚弱和幼稚,他就很容易被“消极的暗示”占领和统治。在某些特定因素的刺激下,他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无法赶上别人,进行自我否定,事事都自惭形秽,不敢主动积极地展现能力。
二战时,德国纳粹在一个战俘身上做了个残酷的实验:将战俘四肢捆绑,蒙上双眼,搬动器械,告诉他:“现在对你抽血!”
被蒙上双眼的战俘只听到血滴进器皿的嗒嗒声,他哀号一阵之后气绝而亡。其实,纳粹并没有抽该战俘身上的血,滴血之声乃是模拟的自来水声。导致战俘死亡的,是对他进行“抽血”的暗示:耳听血滴之声,想着血液行将流尽——死亡的恐惧,瞬间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衰竭。
肿瘤科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明明还可以活几年的患者,几个月之后就去世了。因为患者给了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无论如何我马上要死了,于是真的很快就死了!
当内在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习惯后,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将事情弄得更糟。生活中此情此景经常可见,有些人明明具备某种能力,却因自卑和极度不自信,错过良机,或做得一塌糊涂。
“潜意识失败”——成功的障碍
1.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我不行。
2.带来心理与行为上的困扰:我不敢。
3.引发出做人和做事的障碍:我失败。
“这件事我可能做不好”
主管把莱温特叫到办公室,让他就下月的市场推广活动做一个方案。莱温特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小心地说:“我可能无法胜任,您可以安排海伦,她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主管冷冷一笑:“是吗,那你是怎么得到这份工作的?”
上司的不满和嘲讽,让莱温特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回到自己的位置就生起了闷气,但是又细想,他突然发觉自己进公司一年来,实在没做出多少成绩,因为总是担心做不好而失去不少机会,不敢出头,亦不善于主动表现。如今,他在公司的前途已经岌岌可危了。
害怕做不好而不去做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绕着机遇跑。机会来了不敢伸手,或者准备了好久又突然临阵脱逃。他们的潜意识不断地问自己:我真的行吗?到时万一出现差错怎么办?
怀着此种矛盾心态的人就成了莱温特,在自信不断降低的同时,也减损了自己的能力。因为能力与自信是划等号的,有自信就有能力,没自信就没能力;有多大的自信就有多大的能力,自信下降到零,能力也就下降到零;自信提高到无限,能力也就提高到无限。一个人总是处在自信为负数的状态,你还能指望他做什么呢?
“我需要帮助”
“嗨,沃伦,有件事,你能帮帮我吗?”
“对不起,经理,我需要马克的协助,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哦,天哪,如果没有人帮我一把,我该怎么应付这个项目呢?”
……
这是华盛顿女孩普利丝,上述的话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她好像天生无法一个人做点什么事,除了吃饭和睡觉。正如你已经开始想的,普利丝的人生顺利吗?我告诉你,她三年换了七个工作,已经27岁了还没交到固定男友,原因是男人们无法忍受她喋喋不休的求助,即便是做两份三明治这样的小事。
像普利丝这样的人,并不是她的能力真的不行,而是因为潜意识对“自我”的不信任。她不相信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件事,在生活中最重要的永远是“他人”,而不是“她自己”。自认为“我不行”,使她产生了一种对强者的依赖。
“我的想法一定是错误的”
在公司策划会上,大卫犹豫许久还是没将自己的方案拿出来进行讨论。当同事们唇枪舌剑激烈辩论时,大卫却在跟自己进行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尼肯的想法听起来更完善,而我的则欠缺很多细节,我的方案肯定不会被采纳,即使拿到桌面上,恐怕也会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于是,大卫成了会议当中唯一没有发言的设计师,老板看他一眼,皱着眉头离开,同事用不屑的神情瞥来幸灾乐祸的目光:“看,这个人肚子里装的全是草,在公司就是白吃饭的!”
然而,生活中的大卫并非如此,他很有创见,和朋友在一起时谈吐幽默大胆,很有人缘,但每当遇到关键时刻——像公司会议、与客户的接洽,需要他坚持己见并征服对方时,他却表现得如同软脚河蟹,否定自我的念头始终撞击着他的大脑神经,随时会把他打败。
大卫的潜意识表现在:怀疑自我的创造力,不敢表达并坚持内心的想法;特别是需要他“在重要场合抛头露面”时,他完全没有私人场合的风采。这就导致他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格,内在自我与外在表现互相矛盾,使他的气场忽强忽弱。
信心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靠调整内心世界,接受无穷智慧的方法发展而成;信心也是使无穷智慧的力量配合我们明确目标的一种适应性的表现。换言之,信心就是气场的发电机,是让一个人将想法付诸行动的原动力!成功者总能控制自我的思想并自信地表达,平庸者往往会在这个关口摔一个大跟头,而不是他们真的不学无术。
如果你有时也会感觉“我的想法一定是错误的”,从而遇到严重的表达和实现障碍,可以按照三个简单的步骤重建信心:
1.抛开工具性的对错,去勇敢表达明确的欲望,并使这种明确欲望和一项或多项基本行为动机结合在一起。
2.为实现欲望,你需制订明确且详细的计划。
3.马上执行计划,并以自觉性的努力作为后盾,坚持不懈直到计划完成。
无论你的建议、计划或其他任何行为及生活的方法是否正确,若你能够学会以展示信心为基本的行事风格,长此以往,潜意识中的失败情绪和自卑情结一定可以得到逆转。成功的关键在于潜意识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很多人都是先将自己定位为平庸者,然后真的就成了平庸的颗粒!
“他们不会在乎我,真的!”
业绩出色的房产销售经理内尔(Neil)先生,几年来却一直未获晋升。在上司眼中,他依旧是那种“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的人”。内尔的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在受歧视,因为他是十年前移居北美的非裔美国人。好朋友让他去跟上司好好谈一谈,也许公司另有想法,或者还有别的什么原因。
内尔悲观地摇头道:“不,艾勒斯,你不用劝我了,即便我把公司建的房子全都炸了,他们也不会理我的,我知道那帮肥头大耳的猪是怎么想的。”
放弃争取和上诉的权利,是内尔这一类人通常的做法。他们总是时刻透露着天生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结果却时运不济;不是受排挤,就是金落黄沙,耀眼的光芒全都被掩埋了。于是,我们听到更多的就是这些人的怨恨、愤愤不平与对现实的不满。
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总是责怪别人不赏识自己;悲观厌世的人总是责怪社会黑暗;命运多舛的人总是责怪 老天对自己不公。他们会想,为什么别人如鱼得水、呼风唤雨,偏偏自己就被遗弃?那些决定自己命运的人,从来不会在乎我!哪怕我表现得再好!
问题恰恰出在他们主观的“我不行”情结上。潜意识已经种下了“自己必然会失败”的悲壮的种子,体现在外面,便是将责任全都归咎于外部的环境。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扮演起受害者。
“我很难为情”
慧子来自日本的东京,有着日本女性特有的优点,她在位于阿州奥哈镇的希伯来公司已经工作了四年有余。谈起这位漂亮的日本女孩,希伯来公司的人力培训总监马克先生却是一脸苦恼:
“慧子小姐如果能变得美国化一些就好了。”
马克的说法显然是经过了婉转的修饰。在他看来,慧子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工作能力,而是封闭敏感的内心。几个月前,她对公司一次重要活动的策划失败,给她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使得本来就性格内敛的慧子变得如惊弓之鸟,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她开始逃避以前本可一力解决的业务。
“她丧失了斗志,就像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难为情的小女孩。现在我总能看到她羞涩惧怕的眼神,察觉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安守本分的心态,亚洲人都这样吗?我本以为这是中国人的‘特长’。”马克无奈地说,“如果是新职员,公司早就让她写辞职报告了;但慧子小姐不同,公司对她寄予很大希望,所以我们都在想办法,如何重建她的信心。”
慧子的故事为我们划出了一道“优秀如何变得平庸”的轨迹。许多本来可以做得很好的人,拥有极强的内在气场的人,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打击后便消极颓废、自毁人生、逃避现实。逃避的目的本是为了消除内心的自卑和对困难的惧怕,但是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越逃避越自卑,越自卑就越逃避,这是一个自我捆绑的恶性循环。
平庸的秘密六
自我潜意识的失败定位,往往会从根本上将一个人打倒。
内心常对自己说“我不行”然后不敢迈出脚步的人,比那些尝试过很多次仍无法避免失败命运的人更可怜,尽管他什么都没做,看似零付出。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无法具备的优点,将这些优点充分利用,完全可以成就自己。关键就在于我们需要及时转变观念,经常在潜意识里跟自己说“我一定行”,做过几件成功的事情之后,你就能慢慢发现,其实你一直都很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