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image 趣满网
友情链接 关于趣满 意见建议
首页
科研网站
新闻资讯
英文网站
购物网站
生活休闲
财经资讯
社群博客
数码科技
好文推荐
您的位置: > 趣满网  >  你是在惯性读书吗?

你是在惯性读书吗?

作者:赵志杰     2013年11月4日 16:55      来源:科学网

我想问问大家,我们读什么书,读书受什么因素影响?是别人推荐还是自己感兴趣?而感兴趣的依据又在哪?大家一定会困惑为什么我很用功但始终学不好?在大学里,老师开玩笑说在大学校园里,总会遇见那样一群人,他们保持着一个月不洗头,不理发。这些不修边幅的一类人就是物理系男生,试问他们都忙些什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啃大部头的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正常人类不愿问津的艰涩的物理学著作。我看到物理系的学生真正学懂物理的恐怕没几个,而我也被排除在懂物理学名单之外,我一直在想,本专业的人可能有考试拿高分的学生,对于物理学真正精髓的掌握程度我很怀疑。因为好多定理公理都知道怎么用的却好少知道为什么这样用。我一度也想学好物理,现在也是,可一次次下定决心要学好物理时,似乎物理学总是不留情面的把我拒之门外。现在学到高等量子力学,我依然云里雾里,以前我也想究竟是什么原因?最近高量老师的一句话似乎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理论创立者在用自己的规则!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依然学不到头呢,这就好比是不平等条约一样,你总是用人家制定的游戏规则跟人家谈判,岂有不输之理?所以真正的高手是自己建立游戏规则,看别人作困兽斗,你想想那该多过瘾!

惯性读书实际上就是盲目读书,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量子力学,学习各种看来无用的科技文明的成果。总是机械的重复学习前辈们耗尽毕生精力留下来的“遗产”,还在甘之如饴的学习,演算数学推导,好吧,仅微积分让你研究一辈子还是研究不完。该想想了!

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季下列话题总在被议论:我们离诺贝尔奖有多远?意识形态影响中国人的获奖率,某某诺贝尔奖得主拿奖存在争议等。事实上,任何奖项的颁发都做不到绝对的公正。也有存在酸葡萄心理的一部分人说为什么非得拿诺贝尔奖不可?我们努力发展我们的科技,不一定非要得到国际的承认。但问题是,同属亚洲的日本在自然科学方面已经有很多人获奖,是不是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我觉得这样的反思远胜于央视街头采访“你幸福吗?”的无聊主题,这样做对改变现实能有多大作用,如果说人家回答说我很幸福,这样势必引起下一个提问,你怎么个幸福法说来大伙听听;回答不幸福吧,难不成要指望哪个富豪大发善心吗?所以我觉得面对这样的提问回答“我姓曾”最恰当不过。中国的国情那么复杂,靠采访能解决问题,我也愿意转行当记者,希望某一天我的文章无意中被央视的记者看到后请不要生气,我没有恶意,我只是在说我的心里话。想想中国学生经常是国际奥赛的幸运儿,为什么很难出现诺贝尔奖大师级的人物,原因很简单,奥赛教练正如中国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的那样:不断的练习,熟能生巧。这就是中国人创造力偏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还是先谈谈读书吧,作为深受应试教育毒害的我,想谈一谈个人的看法,我想说的不是训导式的大家之言,真的是肺腑之言,掏心窝子的话。因为读书读了20年,读的我苦不堪言,我一直在寻找答案,问题究竟出在哪?

读书做学问是一体的,所以我们就得读书,很少有人会把“学问”这个词拆分来看,“学”和“问”,微言大义,大多数的国人读书读了十几年,读书是为了考大学,考文凭,学的是一路荆棘,没有乐趣可言,学已很难,何况是问,“问”比“学”要难度大,层次更高,我们绝大多数的朋友大多在学习的道路上中途“夭折”了,都还来不及“问”就中断了学习生涯,很可惜。因为小时候上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学”而是“被学上”,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上学,只听老师家长天天教导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的就是学习好,考试得高分,将来考好大学,可怜的孩子们就这样单纯的学习,考了大学,毕业就业时才发现怎么我学了十几年,找工作还是这么困难。这也就是读书无用说为什么这样盛行的原因,放眼现在的大学教育,学生们“学”尚未学好,何况“问”呢?即使有些学生开始醒悟过来,谈不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至少开始为自己读点书吧,最多也局限在学什么技能将来在社会最吃香,就读哪方面的书,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热门专业的原因。我们从来都没有在为自己学习,都是社会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有几个人发愿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事,偶尔也有慷慨激昂的时候,也只是一时兴起。

学生忙着应试考试,拿学位证,谁会有心情静下来做学问?现在生活节奏如此快,谁有心情思考如何读书的问题?要说根本上是自孔子一辈人遗留下来的圣人之言行,万世师表的传统导致了目前中国学界滞而不前的现状,于是就出现了诸如钱学森之问,教育制度改革等问题,而这些连教育专家们都争论不休,我们又何必去争论呢?那么好的读书法似乎是眼下最可靠的救赎之路了。

图书馆是人类智慧的圣殿,站在浩如瀚海的书籍面前,我时常会既窃喜又伤感,窃喜本不是我应该有的心态,窃喜的是看你们有多大能耐,能把这些书全读了,誓言横扫清华图书馆的青年钱钟书未免也有点说大话,我们知道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面前,想象下钱先生该如何作答的窘态,不知是怎样的一幅场景?伤感的是世上那么多书,这辈子恐怕是读不完了,于是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到一座图书馆,总会从一楼到顶楼,把所有的书名都瞅一眼,聊以安慰这颗不能读完所有书抱憾的心。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好吧,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不能阅尽天下书的现状,改变我们的读书方式吧!朋友们,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读书习惯,我们就只能停留在小格局里,穷尽自己的一生却只做了点不起眼的工作。说到这里,有人肯定会问,你算那根葱,在这里指点读书方法的问题,我要说的是,我不是什么大V,也不是什么名人,我只是站在历史的节点上,觉得我这个小人物可以发表点个人的愚见是没有过错的,幸好我也不是大V,不然还得为自己的言行惹来非议而惶恐不安呢。尽管我知道,我的影响力不足以影响关于大多数人对读书的看法,因为他们大多数才不屑于读一个吃饱了撑得发慌的人发表的莫名其妙的言论,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下来,我希望这篇文章至少可以让耐着性子读下去的人思考如何读书?能对大家的读书能有所启迪,我觉得我会很欣慰的,这也是我的初衷所在。

现代人容易被主流媒体左右思想,也不难理解:每天早上打开网页,电视,“所见所闻”成了自己与外界沟通的最重要的渠道,我们看到不负责任的媒体人散布假消息,蛊惑大众,坊间流传各种谣言,最后却被证明是假消息,大V们的一言一行总是备受关注,我们总是把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奉为圭臬,要知道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乔布斯用“苹果”改变的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由他本人一生特殊的经历密不可分的,他大学时期蹭听的一门选修课《字体艺术》,直接导致计算机艺术字体的发明,连乔布斯本人都难以置信会存在这样的巧合。做成功一件事,是各种机缘的累加,那么任何事业的成败,它的不确定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两个相同的商人创业,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样的,结果可能因为偶然因素的掺入产生质的不同。我们总是缺乏对自己生命的反思,花大量时间在外在的追求上,争强好胜的论战对于整个人类进步可能意义非凡,对于个人而言意义就小很多了,所以我们无需争辩,为自己人生的厚度积蓄力量。此时,我们要做的莫过于另辟奇境、另创独例了。

学好一门学问有时候不一定非得按主流模式去煞费脑力、拼命钻研。找到一本适合自己思维模式的书,以此寻契与自己学识水平相适应的阅读重合面,在我看来远比填鸭式的接受要好很多。我一直认为学习公认高难度的理论不是我们学不懂,原因很有可能是我们可能实在找不到这本书中与自己有着相同经验的兴趣共同点,以至于无法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图景里面,跟作者过招,以致于我们非得啃一本对自己没有价值的书。把时间耗在读无用书上无疑比不读书还要可怕,因为前者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让你在浪费时间的同时怀疑你的智商。读书好比与书的作者在较量,在他的专业领域进行论战、角斗,可想而知,在套路的熟练程度上我们会输的惨不忍睹。尤其在学习自然学科时我们在犯这个致命错误,为什么各领域专家总是凤毛麟角,我认为恰恰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造成的。因为任何学术的传承必经与这位创立者思想一致或相近的门徒才得以实现。我们没见过一个泥瓦匠会对绣花产成兴趣,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我不希望皓首群经式的旧式阅读法在这个时代还能有市场,读书不是为了看谁读的书多,收获才是最重要的。倾听自己的内心,自己认定了就去让它付诸行动。可能我们这样做,代价会很惨重,正是这样,我们才发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也才无愧于心。探讨来探讨去,怎么样读书不只是一个习惯那样简单的问题,更不是简单问题复杂化。这里只是以读书的视角谈谈如何“改变”我们现在急功近利的假读书,我甚至不敢用“更正”这个字眼。

最后,怎样读书是带给大家思考的问题,不是老生常谈。因为这里的读书,已不再只是普通意义上读文字那么简单的事了。我们都知道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岂敢怠慢?



原文题目:你是在惯性读书吗?





网站维护:趣满网团队 |  联系我们:fulloffun@163.com |  版权所有:趣满网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  ICP备案号:蜀ICP备12004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