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神奇的地方,不仅有巍峨的雪山、广袤的草原,还有分量十足的切糕、美味诱人的大盘鸡。可是当你走进新疆时,“吐鲁番”、“独山子”、“巴里坤”这些奇怪的地名也是一种美妙的文化景观。“乌鲁木齐”真的是指“美丽的牧场”吗?新疆的地名,或来自维吾尔语,或来自蒙古语;或来自丰富物产和自然风光,或来自历史长河之中人文的沉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习惯的解释来自于蒙古语——“优美的牧场”。旧为厄鲁特蒙古的游牧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城市。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乌鲁木齐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经考证,南郊的乌拉泊古城遗址可能是唐代轮台城,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年)的轮台县治所,隶属庭州。这是乌鲁木齐有史可查最早的城市,距今已有1300多年。到清代,则普遍认为乌鲁木齐为唐轮台旧地,在有关乌鲁木齐的诗句中常用“轮台”指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地名历史悠久,在敦煌发现的写于公元925年的古和田塞语文书《使河西记》,是当时于阗李氏王朝派往河西沙州等地的使者所写,该书中已有乌鲁木齐的记载。明代《西域土地人物略》称作委鲁母,清《西域图志》称乌鲁木齐。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城命名“迪化”。清代迪化专指迪化城,乌鲁木齐一名仍为社会常用,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迪化为省会后,渐用迪化代替乌鲁木齐。1945年11月1日正式成立迪化市政府。1954年2月1日迪化市改为乌鲁木齐市。
1.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地处中山路东端北侧。清代原称荷花池。光绪十年(1884年)在该处建荷花池得名,在周围还有铜铺街、衣铺街、荷花巷、留仕巷等。1943年拆除街巷辟为广场,1946年称和平广场,1950年改称人民广场。占地4公顷,南北220米,东西185米。1995年自治区成立40周年,广场中央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碑”。
2.大十字
大十字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所建迪化城的中心位置,东、西、南、北大街的交会处,街道相交呈“十“字,由此得名。今为解放北路和中山路相交。清光绪年间迪化成为新疆省会,以天津、山西为首的津、晋、湘、鄂、陕、豫等地的商人竞相在大十字设号经商。“永裕德”、“同盛合”、“复泉涌”、“聚新永”等津商字号最为有名。新中国成立后,大十字仍不失为传统商业中心,七八十年代大十字一带有老字号亨得利钟表店、凝德堂药店等。如今陈旧铺面已被高层商厦代替。从大十字一带到大西门有“乌鲁木齐的王府井”之美称。
3.大西门
原先大西门在今中山路红旗路口,即乾隆三十年(1765年)所建迪化城的西门,名“丰庆门”。光绪十二年(1886年)扩建迪化城又增设西门一座名“徕远门”。为区别原有的西门,称“丰庆门”为大西门,“徕远门”为小西门。大西门一带城内有城隍庙(今新中剧院位置),是繁华商业区。1953年在以西约300米开辟了新华南北路,在西关,与中山路交会处发展为新的商业区,因公交车设“大西门”站,群众渐把这一带称作大西门。原来的“大西门”却退出了历史舞台。
4.小西门
小西门即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扩建迪化城时新开辟的“徕远门”。位置在今人民电影院附近。新中国成立后,拆除徕远门,在以西修建新华北路,和民主路交会处公交车设小西门站,逐渐群众将这一地片叫作小西门了。同大西门一样,都是“搬了家”的地名,城门早已无踪影,但作为地名却沿用下来。新中国成立前的小西门市井萧条,如今的小西门是乌鲁木齐文化娱乐的中心地段,也是乌鲁木齐最大的服装、布料、鞋帽批发零售市场。
5.南关
从南门花坛沿解放南路到山西巷口原是迪化城南门(肇阜门)外的关厢,称为南关。自有迪化城,南门外的南关大街一直是繁华地段。各民族商贩杂处,货栈、作坊云集。这与南疆的货物从南门进出迪化城有关。据清嘉庆元年(1796年)《乌鲁木齐事宜》记载:“南关长约二、三里……市肆繁华,俨然成都会。”商品主要有地毯、绸缎、车马套具、手工日用杂物、干鲜果品、药材香料以及靴鞋、首饰等手工业作坊、货栈较多,传统饮食业也很发达。由于商业的聚集,曾在新市路口修建了财神楼,至今民间还称这段为“财神楼子”。新中国成立后拓宽了街道,旧貌换新颜,南关仍是传统商业集中的地段。
6.二道桥
二道桥过去曾有一座木桥,是南关外第二座桥,由此得名。从宁夏湾一带来的水经过南市巷水渠从桥下流过,顺天池路水渠西流到乌鲁木齐河。二道桥在边城有名气是因为此处颇富有民族特色。这一带是乌鲁木齐维吾尔、回等兄弟民族的聚居区和商业区。二道桥近年来已成为内地客人和外国游人光顾的“热点”。
7.碾子沟
清代屯田修水渠,碾子沟一带地势低,水流落差大。因此沿渠建有多处碾盘、磨坊,碾米磨面,由此得名碾子沟。清《新疆图志》有“碾子沟流经老满城西逾孔道而灌庄户田”的记载。可见碾子沟是当时一条重要灌溉渠道。1941年开辟街道后渐形成居民区。1958年修建长途汽车客运站后,碾子沟成为乌鲁木齐的“港口码头”。
8.人民公园
俗名西公园,因公园在原迪化城以西而得此名。早年原是乌鲁木齐河滩一片天然林地,统称西树窝子。有泉流汇集成湖沼,俗称海子。光绪年间加以疏浚整修,改造成人工湖,正式起名“鉴湖”,意指水清如镜。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鉴湖中修建了湖心亭。辛亥革命后,扩建为公园,建朝阳阁、醉霞亭、晓春亭等。为纪念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还修建了“阅微草堂”。公园命名“同乐公园”,公园格局初步定型。园内最大的建筑是朝阳阁,建于1926年,又称“丹凤朝阳阁”。
9.水磨沟
水磨沟位于市区东北部,溪水来自博格达山西麓的众多泉流汇集,全长20多公里。有温泉,终年流淌。早在清乾隆年间水磨沟就开设官办和民办水磨,水磨沟由此而得名。清光绪年间水磨沟建有盼云轩、笑涛亭、依斗亭等景点。
水磨沟最负盛名的是温泉,1982年修建成现代化温泉疗养院。夏季水磨沟尤为凉爽,为市民避暑胜地。有清泉寺,是乌鲁木齐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10.老满城
老满城即清代巩宁城,现新疆农业大学所在地。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后为乌鲁木齐都统、迪化知州治所。因城内驻满营兵眷,故又称“满城”。城周长九里三分,高二丈二尺五寸,有四门,东承曦、西宜穑、南同轨、北枢正。以满、蒙、汉、维4种文字书写门端。城中有鼓楼,还有关帝庙、城隍庙、文昌宫、昭忠祠、玉皇阁、财神庙等多处庙宇。同治三年(1864年)巩宁城毁于战火。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新满城,巩宁城遂称老满城。1952年在旧址建设八一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老满城以北有地名北园子,清代为巩宁城种蔬菜而得名,现是乌鲁木齐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北园春”市场。
11.燕儿窝
燕儿窝是乌鲁木齐南郊著名风景区。因春夏多燕得名。地处乌鲁木齐河谷,是目前乌鲁木齐城区附近保护最好、面积最大的天然林地。燕儿窝路南北纵贯,是城市南郊重要通道。
12.乌拉泊
燕儿窝到芨芨槽子一带称作乌拉泊。清代称“鄂伦拜星”、“乌拉摆”。蒙古语,意为“红土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设吐鲁番北路鄂伦拜星底台,是连接乌鲁木齐西路和天山南路的主要军台。1959年在乌拉泊修建水库,是城市重要水源地。乌拉泊有古城遗址,在水库南侧。初步考证是著名的唐轮台城。
13.柴窝堡
清代设驿站称“柴俄博”,意为柴堆,过去戈壁滩多梭梭柴,故得名。后来称作柴窝堡。清乾隆年间设有昂吉尔图军台。风力资源丰富,已建有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厂——新疆风力发电总厂。南临柴窝堡湖,湖长6.5公里,宽4.5公里,湖面达28.6平方公里,水深6米。附近有烽燧、古墓群等。
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得名和一座天然石油沥青形成的小山丘有关。这座面积仅有0.2平方公里的神秘小山丘在市区东北角2公里处,顶部不断有原油涌出,形成“油泉”数处,它的名子叫作“黑油山”。1956年自治区领导研究建议,按维吾尔语读音,将黑油山油田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经新华社宣传报道后,“克拉玛依”从此家喻户晓。但“黑油山”一名并未消失,仍专指“冒油”的沥青小山丘。
独山子
独山子得名于附近一座独立的山峰,汉语称作“独山子”,哈萨克语称为“玛依套”,意为“油山”。独山子是新疆石油工业的发祥地,早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已开始开采石油,1936年建厂炼油。
石河子
石河子在清代是绥来县(玛纳斯)西边的一个村镇,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现在石河子有称为“老街”的地方,即当年的石河子,是大路边的驿站。此处原有一条玛纳斯河的岔流,枯水期河床裸露,石河子由此得名。
吐鲁番
吐鲁番一名的来历含义,有“都会”、“富饶的地方”等,也有认为是“吐蕃”的转音。吐鲁番古称姑师,汉为车师前国地。唐贞观十四年(640年)置西州,辖高昌、柳中、交河、蒲昌、天山等五县,治所在高昌。元末分柳城、火州、土鲁番三部设万户府达鲁花赤,这是吐鲁番一名汉文出现的最早记载。1985年设吐鲁番市。
哈密
古称昆吾,汉称伊吾卢。哈密地名初见于西辽的哈密力,元代又称合迷里、渴密里等。明代作哈密。维吾尔语称“库木勒”,含义来历尚待考证。苏北海先生在《西域历史地理》一书中认为哈密一名源自公元前乌孙族王“昆莫”。清光绪十年(1884年)设哈密直隶厅。1913年改为哈密县。1961年改县为市,次年撤市改县,1977年分设哈密市和哈密县,1983年市县合并称哈密市。哈密在清代被誉为“天山第一城”。
巴里坤
巴里坤即“巴尔库勒”,蒙古语,意为“虎爪”。有山形似老虎前爪,由此而得名。也有认为是突厥语“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巴尔库勒城,是清初东疆屯兵重镇,亦是新疆最早的军屯、民屯地区。雍正十三年(1735年)将地名汉字写为“巴里坤”。1934年划归哈密行政区。1953年改镇西为巴里坤,1954年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昌吉
昌吉地名历史久远,唐朝在天山之北设庭州时曾设张堡守捉于此。11世纪的《突厥语大词典》有记载,称为“彰巴勒克”,《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写为“彰八里”。邱处机《西游记》作昌八刺,《耶律希亮传》作昌八里。以上不同汉字译名来自同一个地名。“巴里”在突厥语是城的意思。“昌吉”与上述古代称谓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古代语言的演变。
阜康
阜康,意为“物阜民康”,清置阜康县,地名沿用至今。阜康旧名“特讷格尔”。西汉时为卑陆和郁立师国地,东汉属车师后国。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设阜康堡,驻巡检,二十八年(1763年)筑阜康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设阜康县。1992年撤县建市。南部博格达山有天池国家级自然风景区。
玛纳斯
玛纳斯一名,始见于《元史·耶律希亮传》,称作“马纳思河”,清《西域图志》作“玛纳斯郭勒”。蒙古语,意为“巡逻者”。隋为西突厥地,唐隶北庭都护府。宋属高昌回鹘。1954年改称玛纳斯县,属乌鲁木齐专区,1958年属昌吉回族自治州。
博乐
博乐一名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是公元12世纪耶律大石建西辽后所建的“勃罗城”(在今博乐西南)。旧为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游牧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俗称大营盘。《西域图志》称博罗塔拉。1985年设市,现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是“博尔塔拉”的简称,蒙古语,意为“银灰色的草原”。
伊犁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光明显达,形容河水在太阳照耀下碧波粼粼),最早见《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西域同文志》中,伊犁为维语,取义于“犁庭扫闾”(意即将庭院犁平整用来种地,把里巷扫荡成废墟),寓意平定准噶尔功盖千秋,西陲从此永保安宁。1954年11月29日设立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
伊宁
清初原名固尔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筑宁远城。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宁远县,隶属伊犁府。因与湖南省宁远县重名,民国3年(1914年)取伊犁与宁远两地名的首字,改称为伊宁。
塔城
塔城是汉文简称,北部有塔尔巴哈台山,以山得名。塔尔巴哈台,蒙古语,意为旱獭。山地多旱獭,故名。蒙古语称该地为“楚呼楚”,意为木碗,维吾尔语译称为“缺切克”,哈萨克语称作“乔协克”。
阿勒泰
阿勒泰,蒙古语,意为金。阿尔泰山盛产黄金,以山得名。《后汉书》作金微山。从汉代起,先后为塞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的游牧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在克兰河畔修建喇嘛庙“承化寺”,始有固定居民,为阿勒泰城区之雏形。1921年置承化县,先后隶属阿山道、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1954年改阿山专区为阿勒泰专区。1984年建市。
库尔勒
库尔勒,维吾尔语,意为眺望。库尔勒地处交通要道,《西域图志》称作库陇勒。《新疆识略》作库尔勒。汉为渠犁国地,属西域都护府。汉末为焉耆兼并。1930年成立库尔勒设治局,1939年置库尔勒县,属焉耆行政区。1950年属焉耆专区,1954年划属库尔勒专区。1960年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政府驻库尔勒。1979年分设库尔勒市,1983年市县合并。
罗布泊
罗布泊清代地图作罗布淖尔。古称盐泽,初见于《史记》,两汉书称蒲昌海,后又有渤泽、盐泽、捕鱼儿海、牢兰海、临海、辅日海等,《元史》作罗不。据载历史上的罗布泊湖水广襄300里,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是塔里木河与孔雀河的尾闾和归宿。离湖不远有古代名城楼兰。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元代的《马可·波罗游记》均有罗布泊的记载。《大唐西域记》称作纳缚波。由于孔雀河1962年断流,1972年罗布泊完全干涸了。
阿克苏
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河。阿克苏河水来自天山,河水呈白色。汉为姑墨国地。北宋属高昌回鹘,南宋属西辽。明属东察合台,明末清初属准噶尔。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阿克苏办事大臣,驻地在今天的温宿。光绪九年(1883年)在温宿城东南三十里择地修筑阿克苏新城,为阿克苏道、温宿直隶州治所,位置在今阿克苏市区内。1983年撤县改市。
喀什
喀什即“喀什噶尔”的简称。《西域同文志》释为:“喀什,谓各色:噶尔,谓砖房。其地富庶,多砖房,故名。”又据语言学方面的考证,认为是古和田塞语,意为“玉石之城”。汉为疏勒国地,隶西域都护府。清代称喀什噶尔。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此。1929年改称喀什行政区,1943年改为喀什督察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设喀什专区、南冀行政区、喀什地区等。
和田
和田历史悠久,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两汉书、《魏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明史》皆称于阗。《新唐书》称作西山城。明朝复称于阗。元代以来史书有兀丹、忽炭、斡端等,都是和阗或于阗的不同译名。和阗和于阗是古代南北方民族语言的不同称谓,有所差异。但和田地名沿用千年到今天,在新疆的地名中是为数不多的。1959年和阗县改名和田县。1977年后属和田地区。和田自汉唐以来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道必经之地,在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尤其是我国养蚕技术的传播,正是经和田传入西方的。
|